新的虛擬現實技術讓醫生在手術時可以看到病人靜脈的內部。
介入性放射科醫生利用成像技術在微小的血管中導航,精確地治療血栓、中風、癌癥等各種疾病。
但這種精細的、非侵入性的手術要求他們在整個手術過程中使用x射線成像來引導他們的工具,讓病人和他們自己暴露在輻射之下。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開發的一種新型導管,配備了電磁傳感器,將血管內的實時成像傳輸給虛擬現實頭顯,這使得該過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安全、更精確。
虛擬現實在醫學界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主要是因為它讓即將進行復雜手術的醫科學生或外科醫生有機會在比尸體更靈敏、比活人風險更小的物體上進行練習。
對于放射科醫生來說,這種時髦的技術有著更直接的應用。
介入放射科醫生使用一根薄而柔軟的管子來引導工具穿過血管,解決心血管問題。
它們通過復雜的靜脈和動脈網絡的路徑在二維圖像中被繪制出來,通常是通過在特殊手術室的巨大屏幕上顯示的x射線成像。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x光機必須在整個手術過程中一直停留在病人的身體上。
x射線的輻射劑量相對較低,但長時間反復照射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
放射科醫生每天要在專門為這些手術設計的房間里呆上幾個小時,這些房間被稱為血管造影服。
他們必須穿上鉛背心來保護他們的器官不受輻射的傷害,但這使得醫生花在手術上的時間更加痛苦。
華盛頓大學介入放射學家Wayne Monsky博士清楚地知道這有多難。
他說:“我們都知道,整天戴著鉛站在那里是一種職業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