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馮慶艷 實習記者 趙喆 成立19年、上市10周年的科大訊飛,以AI第一股自居,卻遭央視《東方時空》欄目報道其假借“產業研發和培訓基地”之名,實則暗箱操作,搞起了地產生意。
受“地產門”影響,科大訊飛16日股價跌停,從開盤價下跌10.02%,每股20.30元。
10月12日,科大訊飛被央視點名,央視《東方時空》欄目報道了安徽省宣城市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違規侵占的現象,該事件涉及涇縣經濟開發區內的200多家企業和機構。在數百家企業中,為何偏偏只有科大訊飛被點名,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概之于科大訊飛觀塘培訓基地,假借“產業研發和培訓基地”之名,實則暗箱操作,搞起了地產生意。
科大訊飛在語音技術核心研究和產業化方面的成績,吸引了社會各界和國家層面的關注和肯定,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稱為“中國版的Siri”,躋身“2017年度全球50大最聰明公司”榜單第6位,是中國9家入榜公司的榜首,遠遠領先于騰訊(第8位)、阿里巴巴(第41位)、螞蟻金服(第49位)和百度(第50位)等公司。然而開發出色人工智能翻譯器的科大訊飛,卻在飛的高時狠狠跌了一跤。
科大訊飛的涇縣研發中心項目始于2013年底,據涇縣人民政府網站介紹,該項目由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占地60畝,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總投資1.2億元,主要建設集智能語音技術研發、高端人才培訓為一體的IT產業研發中心及配套服務中心。該項目共分為兩期,一期主要建設培訓中心、酒店等;二期主要建設研發中心,主要建設集智能語音技術研發、高端人才培訓為一體的IT產業研發中心及配套服務中心。項目建成后,將有力擴大本地科技輻射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聚高端智力人才,對提升開發區綜合經濟實力和科技服務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