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無數專家學者就電子書的出現是否會讓紙質書銷聲匿跡、數字化閱讀的方式會不會取代傳統閱讀方式進行了熱切的討論。如今,電子書和紙質書孰勝孰敗尚不可知,但我國數字化閱讀的飛速發展確是不爭的事實。
截至2017年底,我國移動閱讀市場已逐漸成熟,行業運營更加精細化,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3.78億人,環比增長13.37%,有聲閱讀大放異彩。直至今年7月,荔枝(原名荔枝FM)、懶人聽書等專業有聲閱讀平臺均完成融資,而蜻蜓FM更是在2017年9月創下了10億元的互聯網音頻行業單輪最高融資記錄。
頻繁、巨額的融資彰顯著這個行業繁榮,2018年高達39.5%增長率更是顯現了有聲閱讀的巨大潛力。那么,是什么讓有聲平臺飛速發展?又是什么吸引了這些投資者給予大量資金支持?這些融資的背后,產業的蓬勃發展是否真實?
抓住供需矛盾,有聲閱讀蓬勃發展
要解決以上的問題,要從什么是有聲閱讀開始說起。所謂的有聲閱讀指通過網頁、客戶端等技術,以PC、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車載、可穿戴設備等為載體,提供有聲讀物的閱讀服務。內容包含小說、廣播電臺、影視原音、新聞資訊等,載體也經歷了從廣播、光盤、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演變。并且,有聲閱讀的出現不是偶然,而是由供給與需求矛盾的日益增加和新興技術的涌現所導致的??偨Y起來有以下三點:
首先,讀者對有聲閱讀需求增大。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化,視覺功能也被過度開發,有聲讀物的市場需求日益增加。雖然這促進了以廣播為代表的傳統媒介的再次發展,但廣播也有不足之處,它的信息傳輸過于單向,人們不能根據自己的時間、喜好選擇聽什么,受眾只能被動接受,由此浪費了大量碎片時間。并且,出于對身體健康的考慮,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聽書”代替“看書”,市場對有聲平臺的渴望日漸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