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知道創業要做什么,那就做社交吧。”
回想起四年前,一位創業導師在一場創業峰會上說的話,許鋒臉上表露出些許無奈。他告訴懂懂筆記,正是那位導師的一句話,讓決心離職創業的他,開始扎根社交圈子。
機會不多,出手必須穩、準、狠
作為萬千創業大軍中的一份子,許鋒和團隊入駐到位于杭州的創意產業園已經三年多了。然而,社交領域的創業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光是“需求”二字,許鋒和團隊便琢磨了將近兩年時間,Beta版也推出再否掉了好幾個。而近兩年來市場熱點從熟人社交轉到匿名社交,用戶對“荷爾蒙”與“孤獨感”的需求比重,也越來越低。
“社交應用既要滿足用戶的需求,又要獨具亮點、與眾不同,做出好的應用確實很難。”他指著一份社交領域的研究報告表示,如今能叫出名字的社交應用,至少在40款以上,而正處于“孵化”、“創業”階段的各類社交應用,更是不計其數。
在他看來,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的社交應用誕生。如果缺乏亮點,在功能上盲目跟風,那么產品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于是,找準目標用戶的需求,并與競品在功能、角度上拉開距離,就顯得尤為重要。
“但找準競品還沒實現的用戶需求并不容易,也很冒險。”許鋒告訴懂懂筆記,市面上知名的社交應用有40多款,基本上已經將用戶的各方面需求都滿足了,只剩下部分“刁鉆”角度,可以讓創業者去摸索。
陌生社交、樹洞社交、視頻社交......能夠想到的方方面面,基本都“花落名家”。他身邊曾有朋友另辟蹊徑,嘗試推出VR社交,但在投入大量研發成本之后,受制于硬件技術的局限而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