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縣門前繁花相襯的播種景象
更新時間:2022-09-04 13:12:42來源:網絡 作者:朵朵問答
新華社客戶端甘肅頻道8月25日電依托風景如畫的甘肅旅游資源、依托獨具特色的漳縣農業產業,甘肅省定西市漳縣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播種 走的希望幸福是陽關道 奔的是甜日子 在漳縣縣城向東40公里的新寺鎮,蒼翠欲滴的收獲群峰簇擁著一條逶迤清亮的河——龍川河,岸邊的甘肅群眾在這塊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傳播著文明、播種著希望、漳縣收獲著幸福。播種 走進新寺鎮青瓦寺村映入眼簾的希望幸福是綠樹掩映、村落整潔,收獲房屋錯落有致,甘肅庭院干凈整潔,漳縣門前繁花相襯的播種景象,宛如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映入眼簾。希望幸福 旅游旺季,收獲新寺鎮青瓦寺村游人如織?!艾F在真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占了,一定要好好努力,過上更甜的日子?!睏钚虑烧f,她是新寺鎮青瓦寺村新巧農家樂負責人,因飯做得香,服務周到,庭院環境好,深受游客好評。楊新巧在新寺鎮的支撐和鼓勵下,率先在青瓦寺村辦起了第一批農家樂,奔向了增收致富的康莊大道。 漳縣新寺鎮依托獨天得厚的區位優勢,不斷強化黨建引領,不斷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進鄉村旅游的強大動能,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依托貴清山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成貴清山寫生基地;投資184萬元建設八龍峽基礎設施工程;建成農家樂61家,民宿392個床位,農家樂從業人員112人。土雞、玉米、洋芋、蠶豆、蜂蜜,當地出產的土特產成了游客的香餑餑。 村民不信任?就做給群眾看。經過長達四年的經營,90后女孩王育芳創辦的永利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有100多畝的土地,種植了豆角、辣椒、西瓜、玉米等產品,實現了平面產業走向立體產業的規?;缆?,同時也帶動本村及周邊村150多名留守婦女務工?!按迕竦腻X袋子鼓了,都主動找我合作了”王育芳說。王育芳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帶動周邊群眾通過務工增加收入,還為村民提供技術、資助農資、聯系專家等,引領村民共同走上了創業致富的道路。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永利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只是新寺鎮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新寺鎮通過黨建引領、聚集人才、資金支持、合作社引領等方式,推動特色產業“抱團”發展,保障農業現代化12項重點指標“5678”目標的實現。同時,引導農民產業合作社帶動加大旅游產品開發力度,挖掘“祭灶糖”、剪紙、書畫、奇石等產品開發,增加產業附加值,開發“貴清山牌”黑木耳等旅游產品4類。 巍巍貴清山雄秀神奇,悠悠龍川河碧波蕩漾。放眼新寺鎮,山川更美更綠了,產業興旺,百姓富裕,村民們吃上了“旅游生態飯”,日子越過越紅火,到處是一幅幅“青山疊翠,小橋流水人家”的新畫卷。 黨建引領“菌”飄香 時下,在漳縣三岔鎮食用菌產業園內,遮陽網下一排排塑料大棚里,一只只肉嘟嘟、黑絨絨的小木耳像一朵朵小花綻放在菌棒上,放眼望去,長勢喜人彌漫著濃濃的菌香。 “現在有66座黑木耳種植大棚,每座大棚全年預計可產40多噸木耳,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鑫源菌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木耳種植基地負責人李漢文介紹。 漳縣黑木耳因肉厚、味甘,而深受市場青睞。漳縣搶抓被列入全省食用菌發展重點縣的機遇,推行“產業帶、片區黨委+龍頭企業+合作社”模式,緊盯全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計劃,建成漳縣食用菌產業帶黨委,大力推進食用菌產業,食用菌產業呈現“井噴式”發展,已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富民產業和朝陽產業。產業園已建成金耳基地40畝,生產大棚11棟;黑木耳基地102畝,黑木耳生產大棚66座、晾曬棚33座;入住漳縣鑫源菌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企業3家。 務工婦女正躬身忙碌著采摘黑木耳,大家有說有笑,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臉上。家住三岔鎮三岔村的張素木現在是家門口的“上班族”。自產業園建成以后,她就在產業園內務工,每天不僅可以掙到100元,還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實現了持家創收兩不誤。張素木說:“有了穩定的收入,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p> 三岔鎮副鎮長蔡樹科介紹,在三岔鎮產業園像張素木這樣變成“產業工人”的長期務工群眾有60多名,人均年收入達到了3萬元以上。此外,產業園還吸納季節性務工群眾200余人。三岔鎮產業園產權歸村集體所有,實行由園區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統一生產、管理、銷售的運營模式,采取土地流轉、勞務用工及入股分紅等方式促進群眾增收致富,已吸納附近100戶農戶入股資金100萬元,戶均年實現分紅800元;依托土地流轉帶動農戶118戶,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同在產業園里“上班”朱慶麗利地采摘菌棒上的木耳。她說:“在這里既能拿工資,還有土地流轉費?!?/p> 蔡樹科說:“產業園不僅帶動群眾實現直接增收,還推動5個村的集體經濟發展,是名副其實的富民項目?!蓖瑫r,通過資金入股方式,帶動31個村實現集體經濟增收,村年均增收達到4萬余元。 “小菌棒”長成“大產業”。三岔鎮產業園僅僅是漳縣發展食用菌產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漳縣加快打造“連鄉成片”“集群成鏈”“抱團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鼓勵支持企業通過設施改造、新建生產線等方式,進一步擴大食用菌生產基地、增加菌棒菌種生產、完善食用菌精深加工鏈條。同時,加快漳縣黑木耳“甘味”品牌認定,推進“漳縣產品”向“漳縣品牌”轉型升級。(完) (通訊員石昆玉、蔡峰) (責任編輯: 標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