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華為上半年度旗艦P30系列在上海正式發布,國內版EMUI 9.1系統的新特性也悉數亮相,其中最亮眼的要數“華為方舟編譯器”的“首秀”。華為表示使用這一工具能夠從程序編譯與運行機制上提升安卓系統流暢度,補齊安卓系統的短板,引發外界高度關注。華為為何要開發這樣一款編譯器,它的出現會給EMUI系統或者整個安卓陣營帶來怎樣的影響?
持續優化安卓體驗 華為EMUI屢出高招
作為目前主流手機操作系統的安卓和iOS各有其優勢,前者以開放性和兼容性見長,而后者則在一度在流暢度方面保持領先。這兩大陣營分庭抗禮的狀態不僅同硬件性能密切相關,也與其背后的軟件運行機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當今安卓設備在硬件方面雖然已經逐漸完成了趕超,在運行流暢度方面,隨著眾多安卓廠商的努力也已經達到相近的水平。 但仍然有部分用戶覺得iOS似乎在流暢的感覺上依然更佳。這其中有一些現有安卓平臺的深層次原因,華為方舟編譯器也正是因此而來。
編譯器是連接人類世界與機器世界之間的一座橋梁,任何在手機上的程序都需要經歷軟件開發的過程,軟件開發使用的語言是易于程序員理解的高級語言,程序在手機上運行需要轉換成可以高效執行的機器碼,這樣的轉換過程就是由編譯器完成的。可以說編譯器是用來生成軟件的軟件,是軟件與芯片之間的橋梁,其性能,效率直接影響到最基礎的消費者體驗,具備極高的技術含量,是軟件開發中的“皇冠”。
當前的安卓系統使用Java作為編程語言,易于開發,但是不會將代碼直接編譯成機器語言,程序運行時有相當一部分代碼還需要通過手機上的虛擬機臨時同步編譯,邊翻譯邊運行。這就對手機算力產生了額外的消耗,并可能隨機產生一些不夠流暢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