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個行業是不是 " 風口 ",融資似乎已成為了風向標。
新準入項目密集獲得融資會被認為 " 風來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角逐,頭部項目還在按計劃推進一輪輪的融資,表示 " 風還在 ";如果新項目成批的掛掉;頭部項目的股權無人問津的話,顯然是 " 風停了 "。
共享單車風口是個貼切的典型,從大紅大紫到如今負面不斷爆出,從一大堆 VC 去搶著投到找不到接盤俠,也不過是兩年多的光景。而在一年多前,共享充電寶還被當做是蹭 " 共享單車 " 的熱點,市面上有很多關于 " 共享充電寶是不是偽需求?" 的質疑聲,以王思聰對陳歐 "XX 若成功,我便吃翔 " 立的 flag 最為轟動,不過那條微博,他早就悄悄的刪除了 .......
筆者今年在各地出差的時間比較多,一個很直觀的感受是:共享充電寶項目的生存狀況要比共享單車好很多,尤其是當共享單車的體驗正在下降化(壞車越來越多),而的共享充電寶的體驗在上升(在酒店、商城里隨用隨??;安卓和蘋果手機均可充電等)。
說到底,共享單車解決的是人們不需要攜帶(自有的)自行車的需求;而共享充電寶解決人們不需要攜帶(自有的)充電寶的需求;其實大家都不缺買個單車和充電寶的錢,就是圖方便。但是這兩個行業發展勢頭上的巨大反轉顯得格外 " 魔幻現實主義 ",很有必要做一番梳理。
一
大家幾乎在短時間內一起見證共享單車潮漲潮落,我之前在一篇文章里說過," 人們在評價共享單車時往往忽視了共享單車的核心競爭力不是線上補貼或者線下運營效率什么的(誠然這些也很重要),其實是誰能夠持續大規模的投放新車 ...... 不管是什么牌子,新車總比舊車好騎 ...... 所以,在共享單車項目并沒有所謂的‘先發優勢’,只有‘后發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