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頗不寧靜,在影視行業經歷了虧損洗牌后,融資困難、項目減產、庫存加劇已經成為行業的三座大山,如今洗牌中的影視圈法律糾紛案件也開始不斷增加。
目前法院、仲裁委還未統計透露具體的數字,但《首席娛樂官》采訪了多位文化產業相關的律師,他們告訴小官“今年相比于往常,影視行業的法律糾紛案件倍增無疑了。”
“催賬”成為影業行業糾紛的首要原因
聯合投資糾紛、著作權侵權糾紛、藝人經紀糾紛是過去整個影視行業糾紛比較多的案件類型。
隨著2018年大洗牌的到來,資本熱錢紛紛撤離,上市影視公司股權質押爆倉、影視公司融資難、貸款利息高、項目投資回報率低、周期長、政府稅務嚴查等讓無數影視公司資金鏈斷裂,現金流吃緊,開始出現大規模“拖款”。
“從去年起,影視行業糾紛倍增的主要卻變成了多筆款項未能支付。”天馳君泰高級合伙人董媛媛律師告訴小官。
星娛樂法創始人李振武先生在上海市法學會文化產業法治研究小組成立儀式暨2018年娛樂法年會上也曾表示2018、2019兩年,主要工作就是催賬。
其實影視行業的催賬歷史可以追溯到2015年。
一部《西游降魔篇》在內地獲得了12.48億的票房,成為全年票房冠軍,但星爺將華誼告上法庭,認為華誼還要支付額外的8610萬元票房分成。
《三槍拍案驚奇》導演張藝謀起訴新畫面影業,因在協定中規定,香港安樂影業有限公司負責投資,新畫面影業負責影片在中國境內的一切宣傳及發行事宜,張藝謀擔任該片導演,影片在中國內地全部發行收入減去被告支出的宣傳發行費后三方平均分配,即三方應各自分得估計至少1500萬元,但新畫面影業取得全部票房收入后卻并未向張藝謀支付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