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幣安在今年年初時重啟并接連推出了數個上線暴漲近10倍的區塊鏈token項目以來,IEO(首次交易所發行)一詞便火了。隨之而來的是,包括火幣、KuCoin、中幣在內的幾大交易所均推出了類似的產品,而OKEX等交易所也已公布了它們的IEO平臺計劃。在多個交易所的加持下,IEO掀起了一股備受矚目和爭議的熱潮。
-01-
IEO的模式
所謂IEO,其實依然是屬于1CO(首次代幣發行)的范疇,只是其資金由以前的點對點直接交付,變為了先交由平臺保管,再發放給項目方的方式,且項目能夠直接在交易所上線交易,此外IEO也存在著較低的投資額限制,但因為監管問題,也一并排除了來自中國內陸、美國等地的投資者(只是表面上如此)。
直截明了地來說,IEO是2.0版本的1CO,其所涉及項目的整體質量,相對而言會更高一些,因為項目本身便是由交易所精心挑選的。
一方面,交易所與項目方協定,以一個合理的價格進行IEO活動,例如幣安上線的Celer Token就是以低于私募的價格進行的IEO(私募時成本為0.015美元,而在幣安IEO時成本僅為0.0067美元),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項目上線后破發的風險。
而在正式上線交易后,Celer在幣安的開盤價便達到了0.1195美元,接近IEO時成本的17倍,即便其價格當前已回落至0.02587美元,也較IEO時暴漲3.86倍。
這樣的表現,足以使平臺的下一次IEO活動熱度有增無減,而只要平臺選擇的項目足夠優質,且項目方或相關投資人與平臺商定一個足夠合理的價格,那么便可形成良性的循環,在增加交易所影響力的同時,促進平臺幣的價格。
簡單從理論上看,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創新,其即解決了優質項目的融資問題,又能夠助推平臺自己的平臺幣。